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:四大建言挺轉型

分享至

 

2022-04-22 05:00:46經濟日報 / 記者周妤靜/專題報導

經濟部曾承諾提撥4億元協助中小企業減碳,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表示,「經濟部還沒說明經費的用途和細節。」他提出四大建言:投資抵減、資訊透明、教育訓練、輔導碳盤查,幫助中小企業達到「零碳轉型」。

 

李育家說,總會成員已陸續接到蘋果等國際品牌的減碳要求,若無法達到減碳目標,可能被踢出品牌供應鏈。此外,歐盟2026年將開徵「碳關稅」,產品的出口成本也可能大幅提升,現在不減碳,就失去國際競爭力。他建議政府給予中小企業投資設備的稅制抵減,助中小企業度過零碳轉型的關卡。

 

台灣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,未來可能會出手管制中小企業的碳排量。李育家呼籲,政策目標要公開透明,讓中小企業易於理解。此外,管制力道不宜太大,應以教育訓練為主,讓中小企業逐步熟悉碳盤查的法令與專業知識。

 

李育家認為,政府應參考東京都制定的「中小企業地球暖化對策報告書」,要求中小企業提出減碳報告,但不強制參與碳交易機制,並以營業稅優惠或低利貸款,鼓勵內需型中小企業減碳。「疫情下服務業已經大受打擊,承受不了更多的(減碳)轉型規範」,要求太多可能導致中小企業關門歇業。

 

要達到淨零轉型,中小企業須從內部碳盤查做起,李育家建議政府提供輔導。若中小企業有國際驗證的需求,也應提供補助。

 

「碳盤查驗證費」對中小企業來說,所費不貲,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表示,過往國內只有七家國際級查驗機構,主要客戶為年排放量2.5萬噸碳的大戶;為了因應中小企業近年才出現的驗證需求,經濟部正培植本土查驗機構,可望降低查驗成本。

 

胡貝蒂說,中小企業處也會成立減碳的資訊平台,分享估算碳排放的線上工具、智慧電表等能源管理設備,以及相關補助措施,讓減碳政策、資訊加速流通。

 

零碳轉型是中小企業的大挑戰。李育家說,只要政府提出明確的政策指引,並且邀請轉型有成的企業分享成功經驗、「以大帶小」,中小企業也能趕上「2050年淨零碳排」的列車。

 

「中小企業有很高的韌性」,李育家說,疫情期間,中小企業推出線上服務,不僅存活下來,更開發出新的商機。只要企業不怕改變,「零碳」同樣是企業蛻變的契機。

 

新聞來源:點選

 

聯絡方式

服務時間